1.
发着短信,在推特上更新即时状态的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早已离不开信息的自由传递。每天浏览各类新闻站点,我们把获取及时、可靠、独立的信息视为生活中的理所当然,也视为我们生命、自由与安全的保障。可即使在美国,信息自由也有时受到严重的侵犯。2005年夏末,卡特琳娜旋风袭击了新奥尔良。刚升入大二的我,看到了整个国家都在批判政府的臃肿、低劣的管理和错误的资讯,痛惋因信息错误和不畅而导致的人员、财务的巨大损失。我在纽约的大学四年都处在美国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之中,亲历了政府对信息的过分控制后民众铺天盖地的抗议浪潮,以及这种抗议对政府产生的杠杆效应。我想除了宪法作为后盾以外,有时候我们还需要一些强大的民间力量和新闻组织去挑战、制衡政府对权力的滥用。
在留学的这几年中,资讯自由与独立思考对我而言仿佛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特权。独立的新闻媒体和自由的学术机构是成熟社会的健康基础,它们用各自的方式服务于大众,培养公民正义、善良的情操,并作为社会责任的象征和引导。在大学里,我们锻炼着独立思考的能力,任何事物都可以拿来学习或质疑,不仅仅讨论那些看似安全、既定或公认的理论,更会去审视困难、麻烦、有争议、甚至 “敌对”的思想:战争的残酷、政治的偏见、性与伦理的挣扎,甚至个人信仰以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阳光下的所有事物都可以拿出来探索与思辨,并带给我们智慧与人性的启迪。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言,每个人都有建立一套完整、健康而强大的思想体系的责任。
一个成熟的社会中,无论什么事物都从难掩盖、噤声。诉说和倾听在没有恐惧、威胁中得到发挥表达或吸收,善与好的观点胜出,蛊惑人心的言辞则会丧失辩护的力量。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案。《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都非法获得了关于越战的机密文件并在战争还在持续升级时准备发表。对政府及其支持者而言,媒体能在战时自由发表政府机密文件是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因为那会导致外交变得异常困难。最高法院认同政府的观点,但同时阐明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目标并不是让外交变得容易,而是让公共讨论在掌握了充分资讯的基础上变得可能。媒体这个高级过程中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因此发表这些文件则在理所当然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公民的独立思考是构成这种自由氛围的基础。培养独立思考是一种特殊的经历,一种生命中持久和专注的沉浸,也是对我们每一个青年的召唤。若要锻炼独立思考,首先要暂时放下自己固有的信仰,甚至文化、背景和身份,尽可能地去想象、去吸取、去理解一个学科或复杂事物中多元的视角、多样的解释和各种新的可能性,还有那些大脑暂时无法理解或看似矛盾的现实。独立思考是非常困难的,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有所进步,而我们内心深处的既定思想和我们的主观情绪却往往阻止我们这么做。让大脑保留多重、甚至相反的视角,让情绪暂时接受自己无法认定的主张并用灵魂去感受、体验它,这是面对面地与现实的绝对复杂性,与自己精神和思考能力的极限进行对峙与博弈。
事物真正的复杂性往往在审慎和反思中得到彰显,而那些看似正确的信仰、盲目的爱国情怀,还有未经检验的“不容置疑的原则”却倾向于把事物过分简单化。“理性的”、“为了我们好”的人总能找到这样那样(往往是不容置疑却又经不起推敲)的理由把信息自由说成是伤害,把独立思考描绘成莽撞。可是历史告诉我们,对思想的控制越少、人们知道的越多,公民和国家双方获得的益处就越大。对于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可以拿任何东西作赌:因为我们宁愿相信在经过自由思想的激烈争辩后,共同执行的只是最不坏的观点,也绝不相信系统的噤声和肉体消灭政策能给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们赞美大自然赏心悦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我们也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同样的芳香,可是我们为什么要接受貌似和谐一致的沉闷氛围,而不拥抱轻快的脚步、机智的火焰,让思想的碰撞迸发出多彩的未来?习惯、环境、守旧、盲从和被灌输的“原则”阻碍我们获得自由的信息并进行独立的思考。它们的极端存在形式甚至不惜以灭绝人性的酷刑和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
这绝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担当,放弃独立思考绝不是我们的选项。
2.
数年来,民间各种讨论讲述着我们这一代人在参与公共事务上已不如上辈积极、活跃。尽管这只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但我们相信自己去探索和圆容不同事物的能力,相信我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弘扬真理与良知的价值。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视角,我们也承担着三个层面的历史责任:文化复兴、语言发展和社会改良。
在精神与文化上,表象的迷乱并未反映实质的问题。我们父辈的精神状态处于一个交错的时期:一部分人盲目乐道中国的崛起,一部分人在迷雾中碌碌无为,另一部分人则在痛定思痛中喃喃地把信仰西化视为走向富强的先决条件。可是只有跨越历史时空与文明的视角才能让我们明白:中国永远无法真正崛起或成为一个成熟的大国,除非我们重新探索,批判性地重新审视并实践自己的精神价值与文化传统。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丰富文化遗产提出全新的问题——哪怕暂时全盘借用西方的视角去激发新的思维,而绝对不只是现在这般盲目自信,仅仅视我们的传统为常规、老套的教育和研究,或口号式的政治宣传。只有通过不断地与西方对话和批判性地自我反思之后,真正传承并实践着华夏古典文化的中国才能迎来道德的回升和社会、思想与文艺的全面复兴,才能成为拥有创造活力的富强国家。
在语言层面,我们迎来对质朴的回归后,创新和发展的强大潜力才会显示出来。正如抽气机无法做出绝对真空,无论一个多么年轻、多么激情、多么叛逆的作家,也不可以忽略传统与常规而写出惊世骇俗的纯思想著作。每一代人在讴歌自己的故事,谱写自己的传说。与其去钻营那看似赏心悦目实则残酷单一的奇幻世界,倒不如去探索那些被自命不凡的文客踩在脚下的平凡事物。我们不要那些看似宏伟、遥远、浪漫的时空,我们也不要意大利游记、希腊见闻或普罗旺斯的吟游笛声,我们要接近平凡与低微的生活,拥抱穷人的故事,孩童的感受,乡村的现实,街头的人生,家庭的变迁,因为我们要把这些把新的元气与精神带进我们的语言。
在文风日落的时期,现实知名度与历史成就往往是两个相悖的境界。高手身处文坛之外,觉者静观烟云过眼。偶尔俯瞰着文学殿堂门前各种争吵和抱怨所构成的一部部杂乱的交响乐,那些不自然的音符谄媚地争夺着靠近大门的资格,其音品却演绎着对创新的恐惧,正宛如一个初学游泳的小男孩恐惧地盯着清澈的河水,哭喊着央求大人的帮助。埋藏在文人心灵深处的自卑有太多的外在表现形式。但无论如何,我们这一代人必须相信,对作家而言,欺骗是罪孽,顺从是娼妓,恐惧是无知,模仿则是自杀——作家从事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活动,他们的天职是创造新的故事,新的句子,新的风格,新的表达,挖掘埋没的事物并赋予它们全新的注释与生命。
然而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最大的瓶颈。我们所使用的现代汉语还是一门很不成熟的语言,它需要青年作家们大量的塑造、拓展和吸收多元的表达方式。来自德语、俄语的马列文献通过翻译对初期的现代汉语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词法、句式和表述风格依旧缠绕着现代汉语尚显纤弱的灵魂。可我们需要积极地抵制这种语言和灌输,因为它潜移默化地败坏着我们的写作和思考的精神——盲目的爱国情怀以及各种“原则”让我们抛弃理性,把复杂事物异常地简化,甚至在这种极端思考中汲取快感和自豪。这种语言的根本目的是剥夺人的个性,让人性麻木,让人群变成不去独立思考的顺从牲口,被煽动、纠结着朝一个方向挪动。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竟然和自由为伍,那是自由被彻底埋葬的一天。
所以上辈人说我们欠缺积极性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他们年轻时在攀比谁更疯狂。我们这一代人的重担则是用理性去清理他们疯狂后的精神废墟:若想要现代汉语成为思想表达的强大载体,我们必须积极地清除那僵硬呆板的空话与噱头,因为我们无法把真理与光明加载在腐朽之中,无法在淤泥式的媒介上谱写出思维清晰、震撼人心的文字作品。和中华文明其它方面类似,汉语语言的净化和发展一方面将来自于批判性地重新研究、挖掘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对它文明的广泛与深入的探索。所以让我们学习西方的语言和文化,品吸其它文明的精髓,但用中文来积累、创作、提炼和升华——最终,我们帮助焕发青春活力的不仅是中国文化,更是在本质上振兴从中国辐射于四海的东亚文明。
在社会层面,我们这一代人所面对的严酷现实与上述两个问题相辅相成。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往往被认作是敏感甚至危险的。媒体被严格控制,独立报刊无法生存,网站被关闭,网络终端屏蔽进出的信息,记者被驱逐或以捏造的罪名关押……可是在这样一个日渐相互依存、高速全球化的时代,历史的加速发展让我们不得不把世界看成一个共同的整体。现实一次次鲜明地告诉我们:发生地方性事件,其后果不会仅仅局限在地方。当学者和记者们在监狱中憔悴,当理性的讨论被禁止,智慧的火花被击灭,当令人发指的酷刑依然系统地存在,关乎全民安危的信息被无情地消音时,我们所有人的生命、权利和尊严都受到了最严重的挑战。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发现,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总有一天我们会肩并肩走出来在更大范围内捍卫我们共同的自由。现在,快速自我成长和开始独立思考是我们行动的第一步!相信假以时日,我们会欣慰看到在自己的国家,每个人都可以有尊严地活着,可以自由地追求知识与信息,不同的声音能够被倾听,客观中立的新闻能够出版和传播。
文化复兴、语言发展和社会改良是我们这代人必须面对和实现的三个有着最高历史价值的目标。我们准备好了吗?
3.
无论我们这一代青年最终成为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富有创造活力的作家,还是倾注灵魂于公益事业,我们都需要用独立思考不断地提炼和升华自己。从迷茫到成熟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五个方面非常重要:
第一是想象力。沃尔夫曾在日记中说过,“每当我写完自己的东西后,我直接去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他能够让我的脸颊变得辣红,让我心灵感受目瞪口呆般的惊奇。直到我意识到他全方面彻底超越我之前,我根本无法去真正理解他对灵魂的拉升、他前进的速度以及对词句的冲印力量——仿佛我们奔跑于同一起跑线时,他却立刻冲进了远方,他的行为和动作是我最野性的激动和大脑最极限的发挥也无法想象的。”
因此这也是我想说的:如果我们希望突破人生与成长的格局,开发自己无限的潜能,我们必须竭尽自己全力拼搏后,把我们的成绩和更伟大的成绩相对照,并且不断地去重复这种比照和进步。我们不应满足星星点点的烟火闪烁,而要进一步熊熊燃烧起创造火焰。如果我们仍在为能够高谈阔论洛克、培根而深感自负时,请不要忘记洛克和培根们在谱写他们的著作时仅仅只是我们这般大的年轻人。
所以我想说的第二点是:果敢的行动是最有力的,没有行动就无法成长,没有行动,思想永远不会成熟为智慧的果实。行动很可能会遭遇困难和失败,但是我们要在错误中找出自己的缺点,正视并改正它,跨过心里一道道的砍。往往只有跌过跟头才能理解了慢慢爬起时孕育的力量,只有体验了自行车左右摇晃的惊险,才能真正理解平衡的美感。过去的失败和错误都是内心走向真正成熟和完美的过程。如果我们因为害怕面对,于是无限期地拖延和积累自己的问题,最终只能让看似“简单”实则脆弱的自己无法承受难关的考验。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拿到学位或就职于高校永远不能满足我们。我不关心你学校的名字,我关心你是否能够不断探寻着心灵的价值。我不在乎你的成绩,而在乎你是否在图书馆的书架前体验过废寝忘食的狂喜。我关心的是你对现实社会是否有着敏锐的批判主义精神,是否用古代君子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是否敢于履行知识分子的天职——监督和挑战最高权威,做一个对社会有着良知与责任的人。
对于热爱写作的朋友而言,我不在乎你的名气,可我擦亮双眼在你的字里行间中找寻创新的痕迹,你是否最大限度地考究着语言每一处最精细的表达,去穷尽和探索不同表述的可能——有时一个词汇的精用即涵盖了一个故事,一个词性的改变即让更紧凑的句式连结三句的内容,功效往往是美妙的,更是几十字、上百字的节省。口语化的自由风格固然迎合大众的胃口,但它无法带来写作功底的真正成长;至于无病呻吟的悲伤文学只是受害者心态的消极宣泄。全面的语言技巧、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是需要多年的积累才能实现的,我们尚显稚嫩的笔法应该积极尝试每一种体裁,并在熟悉过程中严格地加入各种限制。语言大师和体育明星一样,创造灵感和艰苦训练缺一不可,尽管后者往往无法弥补前者的不足。安静的训练和去掉浮躁后的耕耘将让我们开创有别于前人的崭新天空。
对于励志服务于大众的社会工作者,请做你灵魂钟爱的事情,迎接摸爬滚打的考验。我不在乎你的项目,我在乎的是你心中所坚持的理念。对于一个有理念的人而言,挫折(其极端形式是监狱)的唯一功能是赋予他道德、智慧、能力的全面升华——它会是一个去伪存真的挣扎和蜕变过程,一点点剔除掉的是浮躁和私心,留下来的是对社会的正义、对内心良知与尊严的追求。只要保持一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阳光心态,无论是困难挫折还是冷眼嘲笑都是可贵的练功材料,因为除了你自己外,没有任何人可以在你跌倒后阻止你去孕育升腾的力量。我们会发现,做一个真实、善良的人并不难,大的智慧往往就在坚持理念、在简单和真实中源源不断地产生。带来积极的改变往往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忍辱负重的精神,在对理念的坚持中,我们找到生活的原材料,并感受到我们所处时代的脉搏与变革。
我想说的第三点是让我们选择灵魂成长的朋友,并把我们的美德与智慧作为他人成长的风帆。如果我们生活中只有邋遢的人,或只在乎物质与美食的“朋友”,无论付出什么代价,请让我们离开他们去寻求更好的陪伴。无论多么遥远,我们是否能够找到比我们更出色的灵魂,拥有成熟、健全的心智、坚毅的品格?让我们找寻这样的人吧,和他在一起,努力向他学习,直到我们也可以媲美他的步态和节奏。然后,让我们去找寻更伟大的灵魂。对智慧的追求宛如静静的流水冲刷出峡谷,其影响是缓慢的,但日复一日会更深、更深地丰富我们的智慧、充盈我们的心灵。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成为他人的好朋友,他人的榜样。帮助他人而不去计较自己的得失。强大的人总会欣然地赠与他的所得,快乐来自于创造而不是占有。他建造房屋给他人居住,挣来钱财助他人使用,因为真正的品质绝不是来自对财富炫耀式的消耗,而来自勤奋的建设、智慧的创造和慷慨的给予。
第四点是争取用生命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通过读书和交流来提升自己。读书在最开始时,书是书我是我,这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第二层境界是“我注六经”,在积累的纷繁复杂的知识中,我们建立了美感和秩序,并用自己所产生的智慧与视角去品析和反思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六经注我”则是第三层,在书本智慧与人生经历的进一步的积累上,在大脑中经历无数次的革命后,提炼出自己对冥冥之中道法的理解,仿佛自己的思想与经历都在验证着觉者们的正悟。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独立思考继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既不会充当科学的传教士,模糊地唠叨着悲观主义,也不会做神学的牧师,喃喃地憧憬着不可企及的幸福。慢慢地,如果我们不陷入生活的常规与琐事的困扰,保持一颗真实、善良的心灵,能够不断地微笑着从苦难与困厄的泥潭中爬起,最终的境界是人书合一,那时先贤的道德智慧、宇宙的真理都在充盈着自己的内心,我们吸收并真正领悟不同时空与文明的各家智慧精髓,批判性地重新建立自己的精神体系。无论你是否步入中年,你都将超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常规,成为一名晓天理的觉者。
读书只是学习方法的一种,蒙田更喜欢在对话交流中学习,因为他觉得读书是无精打采且虚弱无力的过程,无法带给他激情与温度。在他看来,对话是大脑最自然的练习以及最富成效的方式。他说,如果我和一个强壮的大脑,一个坚韧的争论者对话,我会感觉到他压迫着我的身躯,他的想象力激发着我的想象力,刺激着我的嫉妒、荣耀和争论之心,逼迫我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我想补充的是,这种交流包括和异端进行深入的接触。大众眼中的异端往往是历史的奇迹。和他们的对话拓展着大脑和思维的极限,锻炼我们真正去理解和包容万事万物的能力。每一个独立思考的人都应该大胆地和异端、甚至异端的领袖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在真正倾听和交谈之前,任何先行的结论都是自己愚昧和偏见的证明。我们可以微笑着闭上自己的双唇,但永远不要清高地躲在远处,或懦弱地低着头捂上自己的耳朵。
第五:永远向内找心灵的漏洞,因为这是提升自己根基与悟性的最佳方法。也许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屠龙的梦想,可是如果忽略细节及其背后心性的提高,它们最终会像蚂蚁般将我们吞噬。心性提高的最大障碍是在耳濡目染中学到的圆滑。我们一度把它视为精明,视为自己心境无法割舍的一部分,甚至真切地认为自己其实也是“真实、善良”的人。圆滑是欺骗,是弱者过度自保或攫取利益的心灵遮羞布,遮盖的心灵漏洞包括自私、攀比、嫉妒、显耀、色欲、恐惧、争斗、安逸,不一而论。去除圆滑便是慈悲与威严并重的圆容无漏。做一个真正真实、善良的人,找出这些漏洞并提高自己的心性,因为充盈着我们的会是更大的智慧以及对待每一个生命的宽容与慈悲。
4.
无论我们成为学者、作家还是社会活动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会感到前途的迷茫,哀叹世界的复杂,怀疑努力是否真有硕果。在人生的某一刻,我们失去了对所发生的事物的控制,我们的命运有着自己无法改变的格局,我们的生活似乎在冥冥之中被命运主宰着。这是人世间最大的谎言。无论是谁,尽管自己往往并不知晓,都在历史上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祖国在历经百年的苦难和沧桑后,需要敢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一代人来继承东方的原道精神和西方的理性美德,去实践自己的文化传统,去建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去继承先辈们开创自由社会的努力。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请让我们联系在一起,因为灵魂吸引着灵魂。让我们共同交流和探索,通过对公共事物的参与、对良知与正义的捍卫,用独立思考锻炼自己的大脑,用想象力和行动力去实践自己的理想,用读书和交流升华自己的灵魂,我们相信祖国的未来、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发扬离不开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探索与努力,离不开你、我、他对社会责任共同的承担。